对增材制造技术与骨缺损替代物材料的探讨与思考
来源:​中国食品药品网 时间:2022-03-18 16:16
  • 作者:李铮
  •  
  • 来源:​中国食品药品网

  临床统计显示,有5%~10%的骨折会导致无法自愈的严重骨缺损。修复此类缺损的金标准是自体骨移植物,然而,这种解决方法并不理想:取自体骨需要二次或多次手术,骨量有限,供区也有感染、疼痛等风险。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成的3D打印支架,其多孔结构设计可允许血液流通和骨组织长入,其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一定程度上复制骨的各向异性,通过断层扫描技术或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的骨缺损精确3D图像,也可制造出贴合患者骨缺损形状的骨植入物。

  在过去的几年里,增材制造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,尤其是骨组织再生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。在增材制造技术出现之前,传统技术(如溶胶-凝胶法、气体发泡法或冷冻干燥法等)也可实现骨支架材料的多孔设计,但这些技术无法保证3D支架结构的可重复性。而稳定可控且连通性高的多孔结构,正是实现细胞迁移、粘附和增殖的重要因素。通过这项技术,可将比对患者骨缺损形状-调整植入物形状的步骤挪至术前,从而大大减少医生在术中调整植入物的手术时间,进而降低了手术风险。因此,增材制造技术适合应用于个性化医疗之中,尤其是创伤或肿瘤切除引起的形状非常复杂的骨缺损情形。

  在通过增材制造技术进行患者个性化骨缺损替代物设计之前,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“基石”。一般来说,在骨组织工程中选择材料需要考虑六个重要标准:仿生,即尽可能模拟天然骨特性,同时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;机械性能,即弹性模量和压缩刚度应足以支持骨骼生长,但也不会过高导致出现应力屏蔽的情况;长期生物降解性,在理想情况下,支架应逐渐被新生骨取代;易于成像,一般通过骨与支架材料之间的对比度实现,这有利于术后跟踪定位和观察骨长入效果;如需要,应能较为容易地切割组织切片;无菌,且灭菌过程不影响支架材料的功能。其中,第五个标准主要应用于临床前研究中,通过组织切片观察,可评估新生成的骨组织质量、成熟度、类型、排异反应、新血管的形成以及周边组织和支架的相互作用(即是否与支架表面接触,是否渗入孔隙等);第六个标准虽然经常被忽视,但其实对于多孔设计来说,灭菌过程至关重要。

  从材料类型来说,目前可用作骨缺损替代物的材料大致分为四种:聚合物、陶瓷、聚合物与陶瓷复合材料、金属。下表介绍了以上四种材料在前述六个重要标准下各自的特点。

 

  表 根据六项标准对材料性能进行分析

  【注:从--(非常差)到+++(优异的性能)排列】

  聚合物 

  天然聚合物 

  聚合物可分为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。天然聚合物,如壳聚糖、胶原蛋白、透明质酸、明胶或丝素蛋白等,均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。它们的降解周期通常在2~24周,且不会产生任何酸性副产物。但由于它们的机械性能较弱,无法承受施加在骨骼上的力,因此这些材料主要作为添加剂或复合材料的一部分使用,发挥其骨诱导特性以及增强细胞核蛋白质粘附的能力。这种材料通常使用相对低温且温和的环氧乙烷灭菌,而不建议选择电子束辐照或高压灭菌。电子束辐照会加速聚合物的降解速率,增加材料的化学交联,高压灭菌则会降低材料的粘度和机械强度。

  合成可降解聚合物 

  合成可降解聚合物通常包括PCL、PLGA、PLA、PPF等,它们的降解速率可调节,通常超过一年或两年,同时也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。与天然骨的抗压强度(2~12MPa)和压缩模量(52~318MPa)相比,它们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,抗压强度约为2~39MPa(取决于孔隙率),同时其可透射线、较轻的重量和组织相容性都有利于临床前研究,但材料本身没有诱导骨形成的功能。对于该种材料,应避免高压灭菌、环氧乙烷灭菌和等离子灭菌,建议采用紫外线照射、γ射线或β射线辐照灭菌。

  合成不可降解聚合物 

  不可降解聚合物,如PEEK、PEKK等,根据孔隙率的不同,压缩模量范围约为0.14~8.21GPa,抗压强度约为25~200MPa。与其他聚合物类似,它们也可透射线,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。然而,这类材料与细胞或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差且骨整合率低(即支架与宿主骨的整合差),因此也有表面喷涂钛或羟基磷灰石涂层以达成表面改性、改善骨整合的目的。一般来说,不可降解聚合物可应用的主要灭菌技术是γ射线辐照灭菌,因为高压灭菌可能会引起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。需注意这类材料不可降解,通过手术去除材料对于患者是一个额外的侵入性风险。

  陶瓷 

  陶瓷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骨缺损替代材料,与天然骨无机相成分相似,具备出色的仿生性——同时具有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。在骨组织工程中,应用最广泛的陶瓷是磷酸钙,即羟基磷灰石(HA)和磷酸三钙(TCP),它们的均可被生物降解,但降解速率有所不同。陶瓷的抗压强度范围为3~18MPa,相对较弱,不太适合承重。由于成分和密度与原生骨相似,陶瓷在影像上不易与原生骨区分,这也使得组织学分析变得复杂。通常来说,陶瓷可用于修复各种缺陷,也可作为支架填料或涂层以增强支架的生物活性。γ射线灭菌一般是陶瓷的最佳灭菌工艺。

  聚合物与陶瓷复合材料 

  为了优化骨缺损替代物的机械和生物学特性,聚合物与陶瓷复合材料应运而生,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为PCL/β-磷酸三钙(β-TCP)。

  PCL的降解速率非常慢,因此,添加β-TCP可实现更高的降解速率、更好的压缩性能及更强的骨诱导性。

  金属 

  骨组织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钛及钛合金以及不锈钢,均为不可降解金属。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其机械性能与天然骨骼接近或偏高(压缩模量约为5~35GPa,抗压强度约为50~325MPa)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临床使用过程中,较高的弹性模量可能会产生应力屏蔽;磨损或腐蚀过程中释放的金属离子也可能导致组织吸收或坏死;其较高的硬度也不利于临床前组织切片研究。

  骨缺损,尤其是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治疗仍具有挑战性。为满足临床需求,骨替代植入物应具备以下特征:生物相容性良好,最好是生物可降解材料;具备可让细胞和体液渗透的多孔结构,但同时拥有足以抵抗生理负荷的机械强度;匹配骨缺损部位的形状;易于加工;医生容易操作。

  增材制造技术提供了提供定制骨缺损替代支架的可能性,该支架具有完美适应给定缺陷的外部形状和利于骨修复的内部结构。将增材制造技术与适合的材料相结合,可有效控制骨缺损替代物等机械和生物学特性。

  (作者单位: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)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