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治疗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浅析
来源: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时间:2021-05-11 15:11

 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,加之现代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,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。有研究表明,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群约有2亿人,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0.5亿高血压患者。    

 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,易引起其他功能并发症,严重者可能会威胁生命。因此,临床上对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越来越重视,对高血压治疗用药品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关注。该类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呈现如下特征,使用时需要注意观察。

  人口学特征 

  高血压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(ADR)的几率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,但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。研究结果表明,高血压患者ADR病例男女占比均为50%左右;40岁以下ADR病例约占7.66%,41-50岁约占16.53%,51-60岁约占25.92%,61-70岁约占27.72%,70岁以上约占22.12%。

  药品品种分布 

  对高血压患者出现ADR的药品品种分布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,共涉及118个高血压治疗用药品品种,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排名前十的分别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、非洛地平缓释片、卡托普利片、厄贝沙坦片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、缬沙坦胶囊、盐酸贝那普利片、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,占比分别为15.24%、8.04%、7.46%、6.24%、5.34%、4.89%、3.86%、3.54%、2.96%和2.77%。

  常见不良反应情况 

  高血压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和咳嗽,占比分别为15.11%和14.08%;其他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头痛、头晕、皮疹、恶心、潮红、腹泻、心悸、牙龈增生、低血压、低血钾、乏力、胸闷等。相关文献对服用高血压药导致水肿和咳嗽的原因进行了报道:一是药物在降压时扩张微小动脉与扩张微小静脉的作用强度不平衡,导致循环组织中的血液不能够顺利地被静脉血管回收到心脏,使组织中的液体量增加,从而引发水肿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身体低垂部位,如足部、踝部或小腿下半部,且多见于女性。二是由于激肽灭活受阻在血液中堆积作用于支气管,从而刺激迷走神经反射,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、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分泌物增加引发咳嗽。

  鉴于高血压治疗用药品的上述不良反应特征,临床上一方面应重点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,特别是基础疾病较为复杂的特殊用药人群;另一方面应重点关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或使用量大的品种,做好密切监测,如有必要可采取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。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