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医疗器械的常见认识误区有哪些?
来源:福建省药品科普与监管数据中心 时间:2023-07-18 16:41

 误区一:
  医疗器械都是高风险的,医疗器械只有医院才能有,需要医务人员才能使用。
  其实,依据风险程度,国家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,其中第一类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比较低,公众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查阅说明书就可以保障使用的基本安全,很多产品可以家用。第二类医疗器械中也有一部分产品可以家用。第三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高,少部分可以家用,但应严格按照产品注册证书适用范围和说明书要求使用。
  误区二:
  非医疗器械当成医疗器械,如一些健身、瘦身、增高及保健类产品,被当作医疗器械。
  其实像跑步机以及一些健身应用软件,它们可以监测心肺功能,由于没有发挥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的作用,不符合医疗器械的定义,不属于医疗器械。
  误区三:
  只要是医疗器械,都比非医疗器械更有利于健康。
  两者不具有可比性。医疗器械是特殊产品,其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,具有其一定的使用功能和适应人群;适应人群范围外的,不宜使用该医疗器械。非医疗器械的适应范围更为广泛,其主要功能不是针对医疗目的,而是产品各自的功效。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链接